歷史沿革 婁底在秦時屬長沙郡,西漢時屬長沙國,東漢時分屬長沙郡、零陵郡,三國、晉時分屬衡陽郡、昭陵郡,隋時又歸屬長沙郡,唐、宋時分屬潭州、邵州,元時屬潭州 路、寶慶路,明、清時屬長沙府、寶慶府,民國時屬五、六行政督察區。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,屬邵陽專區、益陽專區。1952年起屬邵陽專區。 1977年9月,從原邵陽地區析置漣源地區,轄新化縣、雙峰縣、漣源縣、邵東縣、新邵縣、冷水江市。1980年婁底鎮恢復為婁底市建置。1982年漣源地 區更名為婁底地區。1999年撤銷地區建制,改為婁底市,原婁底改為婁星區。 地勢地貌 婁底地區屬丘陵地帶,地勢西北高,東南低。平均海拔172米,最高點是新化縣大 熊山與安化縣北部交界處的主峰九龍池,海拔1622米;最低點是雙峰縣 杏子鄉江口村 的測水河口,海拔64米。全區地形地貌組合復雜,雪峰山脈斜亙西北,龍山盤踞中部, 資水貫穿南北,漣水流經東部。全區山脈縱橫,群峰 起伏,大小山峰數百座。在群山之間, 溪流奔騰,河網密布,使得全區水系完整,水量充沛。 婁底地區境內主要河流有兩條:東部漣水,是湘江中游的一大 支流,自西向東,流經 漣源、婁底、雙峰、湘鄉至湘潭縣河口注入湘江,全長224公里,沿途納湄水、測水等 共93條支流;西部資水,由南向北,流經 冷水江、新化,貫穿全區西半部,流程112 公里,有支流132條,由新化經安化柘溪,過益陽匯入洞庭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