畢節市位于川、滇、黔三省交匯處,是黔西北的大門。全市總面積3414.9平方公里,轄27個鎮、8個鄉(其中民族鄉6個)、6個辦事處。聚居著漢、彝、苗、布依、白、滿等22個民族,總人口127.53萬人。漢置平夷縣。唐置羈縻祿州。宋為祿州羈縻。元置畢節驛。明建畢節衛。清設畢節縣。1993年12月撤縣設市。地處烏蒙山地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。年均溫 12.8℃,年降水量960毫米。礦產資源主要有煤、鐵、硫、鉛、硅、大理石等。產水稻、玉米、馬鈴薯、蕎子、小麥、油菜籽、大豆、生漆、天麻、煙草、大蒜 、茶葉 、魔芋、藥材等。工業以煙草、卷煙生產為支柱,以輕紡工業為重點。名勝有中華蘇維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員會、貴州抗日救國軍舊址,大屯土司莊園等。市境青場區發現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跡。畢節地形西高東低,平均海拔1511米,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,具有冬無嚴寒、夏無酷署的特點。年均降雨量為954毫米,日照率約31%,無霜期250天左右。境內屬喀斯特地貌,峰巒疊嶂,溪流縱橫。市區群山環抱,一水中流,天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,使山城顯得秀美多姿。畢節市資源豐富。地下資源主要有硫、鐵、煤、鋅、銅、硅鐵、草炭、粘土、重晶石、大理石、高嶺土、石炭巖、玄武石、石棉等20余種礦藏。地表氣候溫和,雨量充沛,除主產玉米、大豆、小麥、稻谷、馬鈴薯等食作物外,還盛產烤煙、油菜、柑桔、花生、茶葉、大蒜、魔芋和名揚中外的中藥材天麻、杜仲、半夏,農作物資源有73個種類455個品種。有獨具高寒山多特色的豬、牛、馬、羊等產品:沔魚河四腮魚屬全國珍稀魚種。風景名勝頗多,市境內列入國家級、省級、市級重點文物共31處。有著名的倒天河風景旅游區、小河風景旅游區、沔魚河自然風景區、“靈峰仙境”、七星關古遺址、大屯土司莊園等著名景區。畢節市是黔西北一塊美麗富饒的寶地,開發潛力較大。1986年6月,經國務院批準,畢節地區為“開發扶貧、生態建設、人口控制”試驗區,畢節市成了試驗中心。2002年,畢節市被國家環保總局列為全國第七批國家級生態示范縣市之一。市政府在制定一系列有利于發展生產的靈活政策的同時,抓住有利時機,開展的農業綜合開發和生態環境建設,實施效果顯著,生態環境有了改善,人口得到有效控制,經濟有了較大發展。為了加速畢節的開發和建設,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引進人才、畢節市竭誠歡迎海內外、省內外各界朋友前來觀光旅游,投資開發,共謀發展。

畢節市位于川、滇、黔三省交界處,素有“雞鳴三省”之稱,是黔西北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;是川、滇、黔接壤地區商品集散地;是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的樞紐城市。畢節市屬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,境內喀斯特地貌發育良好,被譽為“天然喀斯特地貌博物館”。這里是冬無嚴寒、夏無酷暑的清涼世界;這里有神奇秀麗的奇山、秀水、飛瀑、溶洞;這里是紅軍長征譜寫壯麗史詩的革命老區;這里有淳樸濃郁的彝族、苗族風情。旅游、避暑、休閑、度假,這里是最佳勝地。畢節市區古存“老八景”:翠屏旭日、東壁朝霞、響水轟雷、豐落秋成、雙峰脫穎、南山雨霽、龍潭夜月、靈峰仙境;今建“新八景”:南橋虹霓、那魯洞天、天河樂園、五龍翡翠、陵園勝地、百花紅跡、陽山松濤、北鎮雄關。 境內旅游資源和周邊風景名勝相融已形成下列旅游線路:紅色旅游線:畢節——川滇黔干革命委員會舊址——貴州坑日救國軍司令部舊址——陵園勝地——沔魚河——“雞鳴三省”會議舊址彝族風情旅游線:畢節——小河景區——溜耳河峽谷風光——大屯土司莊園——“大躍進”煉鋼爐群——三官寨——大河口果園——百里杜鵑——奢香墓——貴陽苗族風情旅游線:1、畢節——朱昌花廠苗寨——燕子口大南山苗寨——畢節;2、畢節——阿市安然苗寨——大方八堡苗寨——貴陽生態旅游線:畢節——靈湖——拱攏坪森林公園——烏江上源溶洞漂流——七星關——韭菜坪石林——草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