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牌樓街,也就是倒扒獅街,從街名形成到現在已有400余年歷史,是老城有文字記載最老的一條街,也是安慶市目前保存歷史遺存最多和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歷史街區。
明隆慶五年(1571),曾任山東左布政使司的劉尚志(狀元劉若宰之父),在知府衙署西的商業街建起一座四柱三門的大牌坊,坊額兩面題刻,一為“黃門司諫”,一為“青瑣納言”。
倒扒獅歷史文化老街,從清朝到民國時期,就已形成以老字號為龍頭的倒扒獅、國貨街、四牌樓、三牌樓、大小墨子巷、大南門等街組合成的繁華商業區。一些在國內外有影響的老字號如“胡玉美”、“余良卿”、“劉麻子”、“麥隴香”,以及徽州人開辦的“老寶成”、“胡開文”,浙江人開設的“正泰昌”、“寶成”、“寶慶”等,均為老街添色。當年倒扒獅商業街區有“安徽第一商業街”的美譽。民國年間,省商會在此舉辦全省國貨展銷會,來振興民族工業,與洋貨抗衡。
該街因倒扒獅古牌坊而得名。長約二百余米,寬約三余米。兩邊商鋪林立,熱鬧非凡。其街區整體建筑較好的保持了明清風格,是一條保留安慶古城傳統風貌的商業街。
該街是研究安慶地方史和明清建筑藝術的重要地方。
景區票價:
景區特色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