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真寺,是伊斯蘭教寺院,回民做禮拜的場所,故又稱禮拜寺。不少地方都有這一建筑,但象壽縣城內這座清真寺的結構、造型及其宏偉堂皇是不多見的。
清真寺座落在西大街清真寺巷內,相傳這座清真寺始建于唐,經考證為明代建筑。1981年維修寺院時,發現兩塊藏于殿頂內的志年望磚,銘文一為“明天啟年建,道光年重修”,一為“光緒年重修”。清真寺坐西向東,總面積5600多平方米。寺內有三進重院,前院正門為大中門,正中是主建筑物無相寶殿,即禮拜殿,殿前有石臺,兩廂為阿文教學用房。后院是由環繞無相寶殿圍墻形成。院內有4棵綠蔭蔽日的參天銀杏樹,寺院肅穆、莊重。
無相寶殿面闊五間,進深七間,殿四周均有走廊,立有石廊柱。殿南、北兩側各開券門五道。結構、雕飾均具有明代建筑的特點。殿內原懸二十塊清康熙年間至宣統年問賜匾,今已不存,現尚有乾隆至光緒年問碑刻六方。
景區票價:
景區特色: